近年来,工行委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工作战略目标和任务,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确保我区文化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大型体育场馆2个,面积为1.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体育场馆面积为1.2平方米,体育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其中,2013年5月,我区投资5500万元新建了大柴旦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2017年8月竣工,自开工建设以来累计投资6541.4万元。馆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场、电影院、图书馆等。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目前行委文化工作站已完成接收新场馆筹备工作,制定完善相关人员、财经制度,全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相继招收新增舞蹈、音乐、体育等专业人才5人(事业编),临聘工作人员5人,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1人;第一季度拨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00万元,12万元用于办公用品购置,88万元用于各场馆体育器材购置,推进活动中心硬件设备完善,进一步提高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继续推进游泳馆项目开复工建设。大柴旦温泉自驾车营地及游泳馆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主要建设多功能厅、接待中心、景区景观设施。自2018年第一批开复工启动以来,青海瀚海雄狮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已建成主体框架和游泳馆基本管网,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总投入3479万元。游泳馆项目计划2018年年底竣工。
(三)精心组织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先后举办“民族团结”元宵节焰火晚会、“冬季环城赛”、“百日攻坚”文艺演出、“迎新春”专题文体活动、“大柴旦第四届全民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百家旅行社进柴旦踩线”活动、“民族团结”钓鱼比赛、喜迎“七一”促团结专题演出、“柴达木之夏大柴旦专场文艺汇演”、承办“中哈机车穿越活动”、春节七天乐放映电影和元宵节焰火晚会暨灯会、“劳动者杯”职工篮球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年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0余场次,投入资金212万余元,累计参与群众7400人。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结合水上雅丹地质公园6月23日开园仪式,按照谋划一批意义鲜明、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拟计划筹备大柴旦首届汽车摩托车拉力赛活动,已拟定初步方案;同时安排文化工作站加快节目排练,筹备好第十六届柴达木之夏大柴旦专场文艺汇演等其他重要节庆的文艺演出工作。
(四)加强文物管理,进一步发掘柴达木精神。为加快我区特色文创产品发展,一是委托北京刘玉峰作家,创作和出版了大柴旦文化刊物:《印象大柴旦》2000余册。二是深度挖掘大柴旦文化,结合南八仙红色事迹排练西部太阳歌舞剧。三是现已推荐大柴旦将军楼、唠唠山欧饶高力峰火台、鱼卡石窃关堡、鱼卡石窃峰火台4处文物点为推荐省级文物。
三、存在的困难
(一)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失衡。结合我区文化机构设立情况实际,人员编制少,乡镇、社区、村基层文化工作无专人负责,文化队伍储备不足。专业文化工作人员、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存在一人多岗位兼职情况,许多文化工作难以开展。
(二)现有文化队伍薄弱。当前,我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专干偏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薄弱现象。柴旦镇和锡铁山镇综合文化场馆没有专职人员,大多是在社区身兼多职或从事公益性岗位。有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偏低,专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繁重的文化工作任务需要,导致开展工作方面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常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在经费投入等保障方面还未制定详细的保障机制,对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多,对两村公共文化投入偏少,特别是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无基本费用。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加强文化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落实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基层文化骨干。三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区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合理组建成立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弥补演出难、节目少的缺陷。
(二)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社区、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购置、建设。二是支持开展村重大文化活动,加大对举办农牧民表演歌会、民间剧团展演等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三是各级财政要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确保农家书屋正常管理、开放。
(三)民族文化融合旅游发展。马海村作为青海唯一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对现有马海哈萨克民族村做提升改造,重点开发民族体验类项目,展示柴达木盆地哈萨克民族风情文化,规划建设哈萨克族家访村、哈萨克族毡包风情园、哈萨克族原生牧场。深度发掘德都蒙古族传统文化,借助民俗表演、民俗文化、那达慕赛马会等活动,打造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品牌,在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要创造出供游客可游、可忆的深度体验。
(四)深度发掘柴达木精神。以大柴旦将军楼遗址作为柴达木精神的物质载体,规划开发如呼日木西砖窑旧址、大柴旦门碑旧址、青海盐湖研究院旧址、储油罐遗址、马海知青商店等,深度发掘柴达木红色精神文化、知青文化、老工业文化,充分发掘历史典故、重要时期人物,有效巧妙结合旅游发展,奠定文化底蕴,形成周边“红色”游线,供游客缅怀体验,促进“文化兴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