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柴旦 >> 统计公告 >> 正文
2006年大柴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3-17 00:00  

2006年,在工、行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州统计局核准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长995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7万元,下降-2.7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8377万元,增长45.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58万元,增长27.8%,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畜牧业

2006年,我区以牧业增产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全区共繁殖各类仔畜1.73万头(只),育活仔畜1.58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91.33%,比上年下降4.94个百分点;成畜减损0.09万头(只),成畜减损率2.39%,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全地区草食牲畜总增1.49万头(只),总增率39.63%,年内出栏各类牲畜1.47万头(只),出栏率39.1%,与上年同期持平;商品率达36.17%,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各类牲畜存栏4.6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4.28%。能繁殖母畜比例达53.65%。全年肉类总产量223吨,羊毛产量22吨,山羊绒8290公斤,驼毛绒3800公斤。

三、工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建设新型工业基地为目标,以培育资源型特色经济为主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工业强区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工业在调整中不断壮大。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使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2006年,完成地区工业增加值85864万元,同比增长57.5%。其中,行属工业增加值完成12258万元,同比增长54.52 %,其增速是“十五”以来最高的一年。

1、主要行业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煤炭采选业实现增加值5516万元,同比增长10.39%;贵金属采选业实现增加值820万元,同比增长1985.71%;化学肥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9万元,同比增长3.09%;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427万元,同比增长149.08%。这些行业对行属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0%,拉动行属工业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2、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6年,全区原煤122万吨,同比增长10.74%;黄金146公斤;钾肥实物量17896吨,同比增长3.09%;硫酸19941吨,同比增长51.99%;硼矿石18.24万吨,同比增长77.31%;硼酸18177吨,同比增长142.23%。铅精矿含铅量59736吨,同比下降9.12%;锌精矿含锌量75359吨,同比下降4.04;发电量8842万度,同比增长5.7%;供水量598吨,同比下降12.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继续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共实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同比增长42.78%。

垃圾填埋场、星光计划工程、人民公墓修缮项目、体育馆改造项目、中心学校教学楼维修工程、人民法院职工住宅楼项目、城镇道路“一路三街”改扩建工程及排水管网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面完工,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319万元。

通过大力协调,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10万盎司/年黄金生产项目已投料试车、鱼卡90万吨/年煤炭开发项目即将全面完成、大煤沟90万吨/年煤炭项目30万吨/年露天矿已建成投产,60万吨/年矿井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于今年7月份建成试生产,8万吨/年硫酸钾镁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试生产。

全面完成了1.5万亩荒山种草项目和18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新成就。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城乡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增强,消费重心已从过去的“吃、穿、用”向“住和行”转换,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引领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0万元,同比增长16.0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191万元,增长13.5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7万元,增长25.8%;

六、邮电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6年邮电业务总量156万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600户,比上年增长7.3%。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8132户,比上年增长4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我区把增收入、扩总量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2006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37万元,增长51.48%,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68万元,增长91.6%。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十二月末全金区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618万元,同比增长21.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26万元,同比增长12.71%。各项贷款余额26722万元,增长155.42%。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年保费收入4818万元,同比增长1063.77%。已决赔款1549万元。

八、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区各类学校3所,其中普通中学1所,小学校2所。全区共招收各类学生198人,其中:大中专学生12人,普通中学88人,小学生98人。全区各类学校在校人数719人,其中:普通中学生238人,小学生481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78人。全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

九、卫生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就医环境继续改善。2006年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所,其中医院1所,疾控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所。病床数43张,全部卫生技术人员41人。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全区共有191户、714名牧民参加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十、人口及人民生活

2006年全区总人口为1.5万人,常住人口1.01万人。人口出生率6‰,下降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下降2.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城乡抽样调查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54元,增长11.27%。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增长。2006年全地区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31524元。其中地方23933元。

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6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5%以内。“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43人,培训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440人。

注: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上一条:2007年大柴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bet365官方网投 青海ICP备05001235   电话:0977-8281328

技术维护:海西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信箱hxdzzw@haixi.gov.cn

青公网安备 63280202000044号